2020年8月31日 星期一

閱《財富管理筆記 來自香港的求救信 (理財故事分享)》

在Just a cafe 上看到這則《財富管理筆記 來自香港的求救信 (理財故事分享)》,覺得挺警世的所以也就轉貼一下。

雖然自該博主大推TOO 優先股後我就沒怎樣看他,但這篇說的是散戶常犯的錯誤,當作溫故知新讓自己警惕一下也好。故事中的主角是來自香港的爸爸,小孩有重病要治療,在三月前用一百萬做了五倍槓桿買優先股/垃圾債製造現金流。三月股債急跌時把房子抵押掉,也問親朋借了點錢追繳保證金。然後就問Just a cafe 的博主自己該如何是好。

然後看看投資項目超過五十種投資物,對一般散戶而言這明顯是為分散而分散吧? 博主給的建議也很正路,把低等級的全都賣掉,降低槓桿再以時間換取獲利。會看我這邊,又經歷過三月的朋友大概會看不起這建議,但對已經輸掉信心而且有生活壓力的人來說,這建議無可厚非吧?

中間也有個小插曲,就是油價急跌時大家都知道不可能持續那個低價,該讀者聽到朋友介紹USO 也想試一下。理據算充份,但USO 不是合適的標的,但對不少人來說根本搞不清這些期貨ETF 和油價在特殊情況下的關係。

或許是因為這案例太典型所以才放在網上讓其他讀者觀看吧? 簡單而言,該讀者犯了以下錯誤:

1. 投資過度分散,根本不清楚自己買了什麼;

2. 太高槓桿

3.把不能輸的錢扔入市場

4. 遇上突發情況時不能保持冷靜

要說的話當然可以說該讀者沒有把減持拿回來的現金拿去買科技股、只看評級(B 以下) 而不細看公司詳情的一刀切式清貨也不算太理想。但要教一個說自己已經輸到亂了的人去詳細分析也只是在做無用功,以上這種建議大概已經是極限了吧。

自己也有三月中受重創,還好的是我在那筆資產外還算有自住樓,也有工資收入所以還能有點餘裕。但其實投資市場風險處處,不懂的話就要先學懂別急着進場呢。

2020年8月14日 星期五

主力的思維 - 日本散戶股神cis

短炒賺價差在主流媒體中一直被視為邪道,始終做短線能賺錢的在日常生活中只是鳳毛麟角,一般散戶炒短線只有失敗一個下場。

日本其中一個散戶股神 cis 基本上就是日本版的「連登仔」,興趣是討論版2ch、打機和其他遊戲(例如麻雀)。他的事蹟我不複述了,詳情請自行google。

自己在三月大敗後把打法轉為賺價差炒短線,剛巧在cis 的新書《主力的思維》中看到他也是主打短線卻自稱是保守派,也就把他在書中寫的做法寫出來分享一下吧。

2020年8月11日 星期二

選擇權買賣

我是由牛熊證開始買股票的,開IB 戶口後發覺美股選擇權買賣比港股熱鬧不知多少倍。既沒有港股那超寬的買賣價差,成交也頗熱烈通常掛中間價就能成交。而且不少選擇權都是以星期為單位,不想長期持有曝險部位也能開一週內到期的選擇權。

我不知道怎樣算選擇權的回報率,用曝險資金的話那個本金會大得很誇張,所以這次就不算回報率,只做一下簡單的統計分析算了。

以上是我在2020 年度(至10/8/2020)交易的選擇權回報統計,總共交易了172宗,虧損的有59宗,獲利的有113 宗,以美股選擇權為主,總獲利約為HK$90000。

當然,其中有相當部份的選擇權是和正股做了組合,所以選擇權虧錢可能代表正股賺了(例如做short covered call 被行使) ,選擇權賺了也可能代表正股有虧損。我在自己的記錄中會把正股和選擇權的賺蝕分開,就算該選擇權被行使,選擇權那邊的價格也會以當時的價內值計算。

由上圖可見獲利主要分開兩部份。一是以量取勝的微利;我做了不少勝率頗高的遠價短期SC/SP。二是少數幾單獲利甚豐的LC,雖然我同時也輸了幾次,但長線統計下來有獲利就好。我不可能在開倉那刻預計是賠是賺,只可以說這個價位算是值搏,再加上適度止蝕,只要別錯判得太過份,時間值站在自己一邊的賣出策略應該都能賺到錢。

當然,任何時間都把手上的股票拿去做SC,或把現金留來做SP 其實都是在冒沒必要的險。賣出策略的重點是在悶市中慢慢的賺錢,起伏雖然能帶動波動率,但也令期權更易被行使,你的勝率自然就降低了。把SC 當做長線收息這點不太可取,只可看時機去做呢。

這刻,我手上只有939 Aug $5.75 的SP、NIO 明年一月$16 的LC 和本週到期的14.5 SC。一般我同時大概會持有五六個部份,只有三隻是因為剛過去的週五有幾隻到期而已。

有不少朋友都喜歡做期權組合,例如看淡後市就做SC 後 LP  再補一張遠價LC 等等。我幾乎不會做期權組合,一來雖然美股期權交投活躍,但買賣期權還是要承受不少買賣差價;二是我認為這種組合也一樣是低風險低回報,倒不如簡單只做short long call put 算了。

2020年8月9日 星期日

中美衝突 — 清倉保平安?

中美衝突對股市帶來難以估算的波動,自己的取態是能走則走,把焦點放在不太受兩國關系影響的公司上。

剛過去的週五收市後short put 被行使接了點股票,現在的倉位剛好是滿倉沒槓桿。手上最大的單一部位是Google, 然後 ARKK/ARKW, NIO 和UPS 各一小注。港股只有1813/9979,但部位太細算是留一點沒全清倉港股而已。

MPF 那邊剛剛把部份港股基金轉到保守基金,也同時減了一點環球股票部位。轉換後大概有四成會是保守基金,四成美股兩成港股。

MPF 本年回報為7%,而自己炒賣的倉位卻錄得-20% 的虧損。我認為主要的理由是過度交易和錯誤使用槓桿。200% 槓桿下硬接了三月那種暴跌,雖然上月曾一度追回,但沒有適度收割都是自己應該要改善的地方。所以本月就減持了一點,起碼保持目前這幾個% 的回報吧。

把TSLA 清倉有兩個理由,一是上週五的跌幅有點嚇人,二是自己手上的ARKK/ARKW 已各持有約10% 的TSLA,讓Cat 姐替我管理應該比自己承受股價波動更容易。GOOG 基本上沒什麼中國業務,雖說在中國公司身上賺了30億,但對Alphabet 整家公司那千多億的收入來說只佔2% 。中美衝突對google 來說影響甚輕,所以投資到這家公司也算是能睡得安樂吧?

買UPS 是同一道理。我在三月底時也曾在一百元左右買過UPS,後來因為TSLA/NIO 升得更快所以就換成EV 股份。疫情下UPS 的業務有增無減,最近甚至學Fedex 般收起疫情附加費,業績大概不會難看。NIO 則是純中國市場,也不太會受兩國關係影響,除非美國迫令所有中資股退市,否則它還是繼續在中國做生意。

風險最高的是美資卻在中國有重大投資的公司。匯豐已經立下一個「兩面不是人」的例子,蘋果在這次事件上也因個人資料和中國app 等等致使身份相當尷尬,反正已在高位就先站開,待情勢更明確時再進場好了。

2020年8月2日 星期日

寫在TSLA 放榜後

因為Tesla 和NIO,本月回報一度去到+50%,後來隨Tesla 股價回落,月回報在20-30%左右持續了個多星期。

在Tesla 公佈第二季業績前夕,我手上有80 股正股,再加一張call option。自己賭的是能連續四季賺錢,從而達致加入S&P 500 的不成文規定。星期三收市後,看着業績比所有大行預計還要好,盤後時段也曾再升7%,所以也就安心地去睡。23/7 盤前時段的股價大概維持在1650 左右,比22/7 收市價高出約4%。

結果嘛,開盤時的表現還好,也一度到高位的177x。我本來想先止賺期權,但剛開價價位只比早一天的收市價微升幾個價位,反正方向正確也不急於一時。

然後,整個世界突然好像醒了,期權價格急跌,任何時間,任何價位無論call put 的期權價格都急跌,我想了一下就止蝕。這樣一來,剛開市就虧了約US$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