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4日 星期二

黑暗期?

中美貿易談判,侵侵在一片歌舞聲平下又翻臉說中國不認賬,於是在短短幾天內重啟關稅並威脅說會對全部中國貨品徵稅。

侵侵的言論是給愚民看的,什麼關稅全由中國埋單、中國出爾反爾(一個國家可能因為另一個國家的要求而修法嗎? ) 等等都不可能是真心話。短期的盤算大概是爭取選民支持和阻礙中國發展;長遠就是美帝一向的做法:把世界二分為美國與其他國家,打擊所有對手以保持自己在各方面的領先地位。

我們這些升斗小市民能做的就是自保一下,分析貿戰造成的心理和實質影響,估算其發生機會並下注(或不下注)在各投資物上。

1. 25% 關稅真的很多嗎?

文末有相關報道可看出受關稅影響的貨品。第一輪以零件為主,加稅可以輕鬆反映到最終售價上,絕大部份關稅會由買家承受。這算是影響輕微,中國可以把大部份影響撥回美國身上。

第二輪關稅才是重點,徵收的主要就是成品,例如手機、筆電、玩具、拼圖模型等。在成品上再加25% 的話就是叫人別進口了。

所以,侵侵是以不太痛的方式向中方施壓。這星期先跌千五點,在一個月內談不好下一輪關稅的話,大概不是千多點就能了事吧?

2. 後續發展

工作上接觸過不少大陸台灣廠商,他們都習慣根據各地區的生產力成本和稅率作出投資。近年的發展是只有高端商品會留在中國生產,低端商品就遷到其他東南亞國家或是中美洲生產。假如貿戰發生,中國廠商當然會把賣給美國的東西搬到其他國家生產,內貿的就維持在國內生產線製造。

人是有着很強適應性的生物,25% 的關稅大概不用幾年就會變得無感(看看大家身邊的煙酒,政府都徵收着100% 以上的稅)。號稱自由經濟的美國能用關稅阻擋商品入美,計劃經濟的中國除了關稅外,還能威迫利誘商人改買其他地區的商品。正路來說美國還是不太能得益的,最大的變數就是美國禁運某些生產必需品,或是以莫須有的手段阻止中國廠商(例如華為,說了那麼久的5G 安全性也就只是美國自己在說,什麼證據都沒有)。

總括而言,我的想法是:

- 加徵25% 稅。
影響甚微,主要是心理影響。短期下跌但不動搖根本。跌定後(這說法很詐,誰知何時是跌定)可以開始入貨。

- 美國實施關稅外其他威脅。
這代表美國玩真,就算影響自己也要把中國拖下水。後續大概就是人民幣/美元雙雙下跌,息口上升、企業營利倒退、失業率上升、資產價格下跌等等。

這情況就是大量「末日博士」描述的經濟衰退。到時手持現金,待資產打折時購買就能一舉翻身。當然,買資產還算是比較樂觀的,較悲觀的大概就離開香港到他國生活了。


我不懂為何全世界都知道中美根本不可能談得成什麼,卻要在真正談過後(星期五)才大跌的理由。雖說不要預測市場,但連這種目光也沒有的話要在好球時揮棒? ( 嚴格來說,老巴各言論在邏輯上是互相矛盾的,所以只能根據自己修為去解釋了)。


延伸閱讀:

川普如期上調關稅:2000億和可能加碼3250億美元中國商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