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1日 星期二

被市場狠狠地教訓了一年

市場早就有"Don't fight the fed"之說,但還是親身經歷過才了解這些市場智慧。

我一向的想法是利率只是回到3-5厘,只算是一個正常利率,對賺錢能力不錯的科技公司來說這不應有太大的影響。所以這一年來都用近年一套buy the dip 策略,結果就是不斷止蝕買入止蝕買入,虧蝕數字也越變越大,總結下來是一年就把我過去十年在市場賺到的都吐回去,除此之外還倒輸了不少。

所謂水退才知誰沒穿褲子,這次算是我第一個真正經歷的熊市,也算是親身體會到市況不利還堅持滿倉(甚至開槓)的後果。不幸中的大幸是還未輸到影響自己的生活,只是賬面上的流動資產比去年年初最高位跌了80%以上而已。

目前手上持有八成現金,但也因為輸得怕了所以大概不會再加倉。手上至少要有足夠的籌碼讓自己留在場上,把注碼調細一點,待情況更明朗才進場好了。

港股17000 以下當然是低位,長線買入民生股應該算是較穩健的策略。這也就是留有子彈在特價時段去shopping 的優勢了...

2022年8月14日 星期日

有關紅籌實物股息稅安排

剛巧看到有關提取A股實物股票後的股息處理方法的話題,我沒有特別調查過所以沒什麼發言權,於是在這兩天約略問一下萬能的google 大神,總算是學到點東西就寫一下吧。

首先,港澳居民要就A股股息繳交10% 的股息稅,而一般來說代理行(銀行、證券行等)會在派息時自動把稅款扣起,然後代你去相關稅務單位繳稅(代扣代繳)。

問題出來了:既然派息的公司不會替已登記在冊的股東(i.e., 持有已登記實物股票)代扣股息稅,那我們把股票放在代理人處是多繳了稅嗎? 提取實物股票並登記到自己名下又是「合法維權」嗎?

(941 中移動公告, 11/8/2022)

我不討論這樣做常不常見,只是想談一下這樣做的合法性。你懂的,我們身為黨的兒女當然要守法,否則他日被雖遠必誅就傷了國家的心了(全文有點長,沒時間的話就拉到最後看結論好了)。

2022年6月19日 星期日

輸家日常

大概不用我怎樣說,單從近來的發文數減少就知道我最近虧了不少吧?

五月底去了槓桿又改為主力買入收息股,但以結果而言只是輸少一點而已。這時候當然要點心靈雞湯,就只好慶幸自己沒碰加密貨幣吧? 例如網紅Joeman就苦笑說自己是最韮的一批,現賺六七成時不賣Strong hold,到今日已經從高位跌了75%+ 了...

2022年5月8日 星期日

新工作

久未更新,一來是因為市況不佳基本上已躺平沒什麼好談,二是因為要打工對沖,也沒怎麼花心機去做短線。

新工作剛開始了一週,工種還是寫研究計劃拿經費搞科研之類。但因為辦公室環境超開揚的,所以辦公時間內也只能乖乖地看文件讀文獻,連報價都只是吃午飯時才看一看。因為早就預估到工作的情況,所以在四月尾時就把槓桿全去掉了。雖說已去槓桿,但賬戶也沒太多現金,大概維持在九成持倉然後躺平的狀態吧?

近半年算是我投身股市以來最失敗的時期(虧損比率已經超越20 年第一季了),回想起來市場只有向下一個方向。間中有強勢的反彈也挺不了多久,而且市場情緒幾近精神分裂,股市走勢變得像加密貨幣般今天升5%,24 小時後可以跌5%,沿用過去兩年追漲殺跌的炒法的話大概會死得很慘。

由於去槓桿,持股數目也減少了不少。港股就只餘下一隻日本城和QQ,美股則有QQQ、TSM、TSLA 及TWTR。TWTR 現時已差不多輸了5% 了,而我買入時也就只想賺5% 的收購差價。其他幾隻則是信念股,目前是想Strong hold,反正沒槓桿不會被斬倉,間中看一看行業發展、行業優勢有否被改變等就算了。

我一直認為所有人都知道的事件應該已經充份price in,所以Fed 加息或俄烏戰爭等,只要沒有新突發消息應該就可以不理,但市場重重地教訓了我。誰都知道Fed 是看通脹看經濟數據而不是股市,但每一次開會Powell 再重申立場時市場還是會激烈反應;巨型股如Amzn 可以出業績後跌去1/4,而FB 卻因為不算特別好的業績就單日上升10%。看到這種波動我也不能不投降,只好回歸初心去buy and hold 算了。

傳說中當散戶也投降時就是股市見底之日,就看看是否如此吧? 

2022年4月8日 星期五

學習平台 Coursera

剛巧在新聞看到有關抗疫期間在家自學的故事,於是自己也嘗試一下網上平台 "Coursera",看看這家好像挺有名的公司賣的是怎樣的服務。

Coursera 的基本服務月費是US$39,如果曾中止服務,再開始的話則會變成US$59。初次使用者會有七天的免費體驗,輸入信用咭七天後才開始計費,所以可以先試用一下,覺得這個比Netflix 有意思的話就訂閱好了。除了基本的月費,Coursera 也有和不少大學合作搞文憑/學位課程,學士/碩士學位課程就像遙距課程一樣,課程費用大多要額外算(一般是一兩萬美元),所以別幻想只交月費就能收集學位。

這次我同時選了Google 的Google Data Analytics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 Google IT Automation with Pyth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 及科大的Python and Statistics for Financial Analysis。前兩者是Google 提供的免費文憑課程,每張文憑包括八個課程,科大那個則是單一課程。

Coursera 每個課程的組成有點像大學,圖中是其中一科"Prepare Data for Exploration"的網頁。課程總共五週,每週大概分開四小節,例如第一節"Data exploration" 就包括了5分鐘的影片、30分鐘的閱讀材料和一個小測試。上班途中就能完成一節課程。


2022年3月27日 星期日

有關疫苗 - 用人命寫下來的故事

HKU 在22/3 發表了最新的肺炎報告(連結),並在當中寫出了兩種疫苗的效果。套用一個在生化系教書的朋友的說法,這明顯會是未來的textbook example,而當中每粒數字都是用人命填出來的。

我先說結論:復必泰(BNT162b2)幾乎在任何情況下的表現都優於科興(CoronaVac),但科興也不是想像中般沒用。在打齊三針的前提下,科興對重症及死亡的保護力並不遜於復必泰。請注意這是因為第五波爆發,死亡數字上升才能有足夠數字去做統計得出這個結論(20-60 歲,會打三針科興又不幸死亡的樣本數不足,無法統計),也就是說未死這麼多人前根本預計不了。香港是世上其中一個最特別的例子,因為一來同時採用滅活與MRNA疫苗,二來大部份接種者未接觸過病毒,不像其他地方,抵抗力弱的人先死了所以能接種疫苗的都是生還者。所以這份報告將會是一份能好好做控制實驗的MRNA 技術證明書。

2022年3月22日 星期二

1052 - 越秀交通

好像沒特地說過,其實我剛開始投資股票時也是買匯豐、路勁、快易通或載通等收息股為主,科技股是在20 年3 月後發現收息產品其實不如想像中保本所以才開始買的。

一般認為在加息週期才開始投資收息股是相當不智的選擇,但世界不是這麼簡單能用一個數字就能分清黑白。我早年投資收息股時正常的息率是5%以上,難道鮑sir 說的今年年底加到1.9% 就是世界末日? 世界上沒有絕對不該買的東西,只要價位夠低、風險回報率夠高就可以投資,當然也要注意控制注碼。

言歸正傳,既然把部份股位放回收息股,當然也要花點時間做最基本的基本分析吧。其實我很久沒有仔細看一支股票的年報(TSLA 除外),最多只是極速看一看幾張財表,約略知道公司財政走勢然後就是看故事作文。這次久違地仔細讀財報,希望能讓自己能更了解這家公司吧。

越秀交通基建2021 年的盈利由去年的4億多升至18億(人民幣,下同),但其中有因出售附屬公司(湖北漢考高速公路)而產生的約9.6億的盈利。2021 年度該公司貢獻盈利的7.6% ,亦是越秀旗下毛利率最高(70.5%)的公司 。

扣除出售附屬公司的獲利後,公司的每股盈利由0.8756 減至0.467,雖然還是比2020 年的0.0959 好,但還未回到疫情前的水平。目前11.9% 的息率只可以當作是因出售附屬公司而派發的特別息。如果按公司一向50-60% 的派息比例,扣除一次性收益後大概會派0.3 左右的利息,也就是說以現價5.17計息率約為5.8%。這息率以公路股計是還好,買不買就看投資者怎樣估算2022 年中國的經濟和疫情走勢了。

我自己仔細看過財報後就在21/3 賣清。越秀現價位算是合理,但相對來說700 更吸引,所以就把該注碼換成700 了。

港股(各4-5%):

1373 - 日本城

2137 - 騰盛

3800 - 保利協鑫

548 - 深高速

~10%:

700 - QQ

美股:

ARKK/FUTU/OXY/TQQQ (各約5%)

AAPL(10%)

MSFT/TSLA (各約20%)


[update 23/3, 00:00] 趁中概大升清了ARKK/FUTU,算是減點槓桿吧。

2022年3月20日 星期日

大上大落

港股連續兩日各下跌一千點後,週三週四以破記錄3000 億成交再每日反彈千三/四點,股民可謂來回地獄又往返人間,情緒一時極恐慌一時又極樂觀。語言偽術不太精湛的各路KOL 則全線中伏,週二說港股沒集資價值,週三說是技術性反彈到週四就索性不發視頻了。當然,這只限於還看重個人聲望的KOL,投行則可以週一二說中概已失去估值支撐/中概科技不可投資,週三週四又指中國經濟不太可能衰退。

我沒這麽不要臉說自己已在跌市時清倉升市前買貨。自己的操作是在週一減了點倉,難得地只留八成倉位。但這是因為週六日仔細看看本年實在輸得太慘,所以減一下倉留點收息股冷靜一下。週一減完倉後週二沒什麼動作(哪來的信心去撈底...),然後週三邊聽鮑sir 再三強調美國經濟很強邊追貨,週四港股時段沒什麼大動作,美股時段炒了一下中概股(主要是FUTU)再買了少許TQQQ 把槓桿升至近2,最後週五時減了點TSLA 把槓桿拉回到1.7 左右。以週計的話算是跑贏大市(+10%),但因為之前輸得太慘,所以總結來說還是離家鄉非常遙遠,大概是回到20 年4-5月的水平吧。

這週的行情正好讓各股民檢討一下自己的風險管理。如果週末已經重槓,週二很可能會被動地減倉,然後股市反彈時正常來說不可能第一時間就撈底,結果變成輸時輸100%,賺錢時只能賺50% ,長遠下去只有輸死一途。應該預留部份資金讓自己有進場的空間就是說這種情況。

我們不太可能預計市場的走勢,能做的是控制注碼和曝險程度。我的槓桿水平在不少人眼中都有點太過份,但其實我加減槓桿的速度還算快,雖然戶口賬目大起大落但總不至於輸身家就是了。

本週總結:減了點TSLA 免得一股獨大,趁特價時段買了點AAPL/MSFT/FUTU/TQQQ,跟隨股神操作慢慢地加了點OXY。


目前持倉:

港股(各4-5%)

1052 - 越秀交通

1373 - 日本城

2137 - 騰盛

3800 - 保利協鑫

548 - 深高速

700 - QQ

美股:

ARKK/FUTU/OXY/TQQQ (各約5%)

AAPL(10%)

MSFT/TSLA (各約20%)

2022年3月14日 星期一

大棋

經常看到評論把平民看不通的政策解釋為「在下一盤大棋」,位在人上之人能看透幾十步後的走勢,所以我等賤民連政策在做什麼都不知道,總之別懷疑,跟着走就對了。

要推翻這種說法,只要找點愚蠢的例子就足夠了。先不說今天的普京,挑起世界大戰的德國、二戰時乘勢突襲珍珠港的日軍,或幾乎統一歐洲卻急於把箭頭指向俄國的拿破崙等都是自取滅亡的例子。我不說普京是因為還未蓋棺定論,但當時的德國/日本/法國人也認為英明的領導不可能做傻事,最後國家卻因此付出極大代價。

把別人神化,跟隨指令做事而放棄思想是自甘墮落的第一步。要分析任何事件,首先是查找資料,然後是根據資料來源去評估資料的可靠性。有說美帝控制了傳媒所以西方媒體不可信,我倒想問一下,你會相信一個會指出自己國家虐待囚犯(關塔那摩)的傳媒,還是永遠偉大光明正確,把網上傳聞當新聞以免責的傳媒呢? 反正我們不太可能拿到第一手的資料,所以一切判斷都只能基於你得到多少資料和資料來源的可信度而己。

當然,你不一定要選邊站。美帝那種流氓霸權當然有其不是,但好歹也會粉飾太平要照顧一下民意,相對起「我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式的硬來總會好一點吧? 

身為小市民的你我大概改變不了這社會,能改變的無非是挑一個自己比較滿意的地方過生活,或是忽視自己改變不了的事情而已。如果這是你的選擇,那當個愚民也挺不錯的。總好過平白增加自己血壓卻對世界沒有任何幫助吧?

只是請記住,雖然結果好像差不多,但思考後放棄和放棄思考是不同的。


P.S. 以下這個應該在網上流傳多年的笑話,我後知後覺剛剛才找到但也挺好笑的。

沙縣小吃是政府下的一盤很大的棋: https://www.getit01.com/p2017121397338/

2022年3月10日 星期四

有關網上討論

社會上有基本的社交規則,一般來說宗教和政治都是不應談及的話題。這是因為我們溝通的主要目的是加深感情而非辯倒對方,而宗教和政治在大部份情況下都沒有正確答案可言,如果討論雙方真的要分個高下的話結果就只有破壞感情而已。

對陌生人來說,因為不知道對方背景所以不應冒險去踩雷;而且也因為大家的背景知識不同,討論常常會出現各種微妙的誤解(一方以為某些是基本常識,但發現只是自己一方的「常識」,結果討論變得牛頭不搭馬嘴不斷滑坡不知焦點去到哪)。當然,和同道者可以討論,但這就容易變成圍爐取暖。所謂偏聽則暗,不斷加深同一方向的觀點的話容易把事情想得太理所當然,也容易令自己以為掌握了真理而更聽不進另一方面的觀點。我常舉的例子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各有各的正義,就算完全中立而且能搞清中間的細節,但以巴問題是談一百年也談不出什麼來的話題。

唸大學或研究生時因為相當的閒,在網上或新聞組看到不順的言論都會留言好好「討教」一番。但慢慢發覺這樣做一方面很花時間,另一方面你根本說服不了任何人(如馬雲說的「你連你媽也說服不了」)。對方花時間寫好一篇文章,中間當然思考過自己的觀點,也因此不太可能因為一個陌生人的文字而改變自己的想法。就算不知怎的雙方水平差太遠,你能辯得對方無法反抗,對方不甘地認輸或是不再回應,這樣你會覺得開心嗎? 所謂「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當覺得自己像是老師對學生般不會錯時,那你已經沒有再進步的空間了。

所以,留言時我都提醒自己要注意語氣和反思自己留言的動機。我會留言主要是讀完對方的文,感謝對方沒有浪費自己這幾分鐘,所以希望靠幾隻字去鼓勵一下對方。當然,如果能在文章學到東西則更會表達謝意。至於和自己意見差得太遠,而對方其實不是詢問意見的情況下,我自然也不會自討苦吃去「踩場」。大家不是什麼生死之交,不談特定話題只談風月也未嘗不可。我唯一不想與之交流的,唯有心場惡毒(當然是主觀評價)或沒有同理心的人而已。

我的意見當然會錯,而且經常錯得離譜。所以看到反面意見時我都會提醒自己要好好理解對方為什麼會有這些意見和想法,再盡量客觀地把自己和對方的意見比較一下看看自己有否什麼思考盲點,就算要留言都以不引起論戰為前提(相信我,雙方都千字文的網上論戰相當地累,與其花這些時間我不如看多兩段youtube) 。我最近的問題是去到某個年紀思考就難以靈活,所以就算明知對方的想法有理也改變不了自己的思想就是了...

2022年3月8日 星期二

捱打狀態

雖然沒一月那麼慘,但二月至今賬戶還是錄得重大虧損。加息預期加上俄烏戰爭令前景更不明朗,也出現典型的熊市市況:有好消息不怎樣升,有壞消則大跌。

以年初開始計,本年虧損已經超過2020年第一季的總虧損,雖然不情願但為了留一口氣所以我也幾乎清倉TSLA 以外的美股。港股持倉以收息為主再搭了一些資源股,總計只是微蝕2% 算是能通過跌市認證(主要問題是我加了一隻700,否則這輪跌市對我的港股影響不大)。賬戶的主要虧蝕來自美股尤其是科技股,經常單日急跌10%,結果是killed by thousand cuts,單一個股虧蝕數字不算大,但加起來就相當可觀了。

此外,雖然不少個股由高位至今動輒有五成的跌幅,但美股指數還在高位,還有不少下跌的空間。我不認為自己能承受指數再跌一半(回到20年3月低位)的壓力,所以至少減倉保平安。反正要追貨的話我也沒什麼心理關口,先保命比較重要。

目前港股持倉 (各4-5%):

1052 - 越秀交通

1171 - 兗礦能源

1373 - 日本城

3800 - 保利協鑫

548 - 深高速

700 - QQ

975 - 蒙古焦煤

美股: 

TSLA  (50%)

[8/3 1100] 剛說有點資源股守一守,1171/975 馬上就跌5-7%,幾乎跌穿我的買入價所以也賣走了。

2022年2月21日 星期一

開局不利

2022 年首兩月美股就創了相當的跌幅,我的賬戶也遭受重創。YTD 最低曾去到 -40%,算是回到2020 年七至八月的情況,現在也只比一月底最低的情況好一點點,暫時YTD 去到-35%。

具體而言主要原因是TSLA,一月初曾因為2021 Q4 交付大升而急漲,然後就幾乎直線下跌。本年至今下跌了近三成。而這個幅度在科技股之中其實還不算太差:FB SQ SE 等在個多月間差不多跌了四成,資優生的MSFT 和GOOG 也跌了一成,整體而言只能馬後炮地解釋為資金開始沒這麼多幻想而殺PE。

我自己的理念是staying invested,多年來再差的情況我也幾乎是滿倉持貨,最多不開槓桿免得被動態清零而已。這次的動作有點慢,一月尾我才開始減槓桿並把倉位調到半倉港股半倉美股,港股的部份現在算是還有賺(主力中移動/建行),美股因為減了倉所以算是輸少了,但整體來說表現實在是見不了人。

目前的情況不比20 年3 月差,但當時有FED 支持,而今天FED 就是其中一個堆倒美股的元兇。談勢的話的確想像不到有什麼重大利好,我就只是不相信股市會如市場預期般大跌而已。我的經驗是股災是預期不到的,當整個市場都盯着壞消息時就差不多是見底時機。而純粹因為大市而跟跌,公司本身沒什麼太大壞消息的話我也不會因此清倉(說的還是TSLA 啦...)。

市況波動,隨便一個消息就能為股市帶來大幅波動。所以自己的策略還是像20年3月般先是活下去,就算看到有點機會也不敢下大注去賭,最多買點遠期期權算了。

目前主要持股為939/941/NVDA/TSLA,其餘部份各佔倉位不足3%,隨時清倉就不說了。

重倉美股科技股的朋友大概都損失慘重,希望大家能挺過去吧!

心靈雞湯:英sir... (論輸贏當然是mark to market。因為買入價低,而不想自己有機會在高位賣出只是自己騙自己而已)


[24/2 update] 投降沽清了TSLA。雖說我對這家公司很有信心,但年初時一日升到1200,然後六週就跌到77x 實在輸得太多,待市場回復正常時才再入場吧。

[25/2 update] 標準的散戶反指標。24/2 沽貨後隔天美股就單日反彈回升。我雖然在開市不久就補回一點貨(73x 補回77x 賣的TSLA),但不敢太重倉過夜,所以在收市前就賣掉大半了...


(link)


2022年1月3日 星期一

2021 年檢 - 過度交易

2021 年美股暢旺,但自己的投資戶口卻是大上大落最高去到+7x%,最低去過 -2x%。最後埋單計數是-12.5% (以IB 的MWR 計),自己大部份時間重倉TSLA(YTD +50%),最後竟然要虧錢實在應該好好檢討一下。

策略上的錯誤我還要點時間去分析,先談最明顯的問題:過度交易。

直接看數字應該比較清楚。以下是我剪剪貼貼弄出來的IB 報告,總的來說2021年約虧了US$28900 ,其中約72% 是交易費用。

仔細看交易明細,我虧的主要是衝動下想賺快錢的日內交易(看情況,或許會再寫下集談談吧)。每注虧的錢不算太多,但所謂的death by thousand cuts,這隻股虧一點、那隻股又虧一點的就把我的利潤都吃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