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8日 星期五

跌市心情

所謂「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單算這兩週,我自己的的總投資就跌了15%,再把一月虧的算進來,去年賺的就全賠回去了。

虧錢當然會影響心情,尤其是近來主要都是在家工作,自然會經常盯着股價再算一下每天虧多少。每算一次就像被刀割一次,所以有說在跌市時去算身家是和自己過不去。

在大跌市的日子,我做了什麼呢?

首先當然是承認自己的不足。月中時我還算賺得不錯,當時心想內地肺炎的影響範圍主要是東南亞,對我主要投資的美股影響應該不大。而且我買的債券大都會在是2-5年內到期,除非疫情嚴重到動搖經濟動脈,否則應該「又」是一次性事件,就像貿易戰或是豬流感,咬一咬牙就過了。

2020年2月17日 星期一

債券101

香港人的投資主是股票或房地產,對債券大都沒什麼概念,除了「入場門檻很高」以外就沒什麼特別印象了。

政府推出的通脹掛鈎債券本來是一個讓市民理解債券概念的好機會,但可能是香港人賭性太強,通脹掛鈎債券沒什麼波幅而利率又比「國民銀行」匯豐還要低,該債券不太受市民重視,近年甚至連新聞都沒怎麼報道了。所以呢,這次就寫一下基本的債券概念,希望能替有興趣的朋友們做點介紹吧。

(網絡圖片: 實體債券)

2020年2月6日 星期四

肺炎恐慌

很明顯,目前香港市面出現恐慌狀態。沒口罩上街好像會死,大多數人的話題都是如何買口罩。消毒用品也被市民掃光,大家家裡都是公共空間要用來接待大量客人,所以連一粒細菌也容不下。

這種恐慌當然不理性。

沒錯,戴口罩能減低飛沫傳染的機會;家裡長期消毒也能減少生病的可能。這是絕對的、無可爭辯的道理。問題是減低風險的程度如何? 值得你花這種心神嗎?

直至現在,新型冠狀病毒被認為是經飛沫和近距解接觸傳播。口罩的主要作用有兩個:1) 阻止患者的飛沫直接飛進你體內;2) 令你沒這麼容易用雙手碰到自己的眼耳口鼻。

經過幾星期,相信大家對口罩的規格都了如指掌了。那麼我問一下你,在公眾地方,兩米內有人突然咳嗽或是打噴嚏的情形有多常見? 對方正面向着你的臉直噴的機會又有多少? 剛巧這個人又是病毒感染者的機率又如何?

我相信這機率非常接近零,這裡就粗略估計一下吧。湖北省有五千多萬人,官方確駗數目是一萬七千,我就當香港和湖北一樣染病人口是0.034%好了。假設你遇到十個人才有一個人在你附近咳嗽/打噴嚏,也假設你一碰到患者在身邊打噴嚏立即就會被感染好了。所以,每遇到一個人你被感染的機率就是0.0034%,這的確挺危險的。順帶一提,發生交通意外而死亡的機率大概是這個的五倍。

以如此誇張的手法(假設香港染病人口比率是湖北省官方數字的十倍、假設你方圓兩米內每遇到十個人就有一個人在你身邊咳嗽/打噴嚏、也假設你立即就會被感染),你每碰到一個人就有百萬份之卅四的被感染機率。碰到十個就是萬份之三點四、碰到一百個就是萬份之三十四(大概啦,反正假設就不嚴格所以我懶得認真算)。

只要傳播途徑還是飛沫傳播,而你每天近距離接觸的人數不會太多的話,你被感染的機率可說是無限接近零。戴口罩當然有點用,但也就是把本來很小的數字再減一點,對不用經常接觸他人的人來說這點連誤差都算不上。與其一早起床與幾百幾千個陌生人一起排幾小時隊買口罩,不如不戴或是戴沒那麼有效、但也還可以的布口罩就算了。

間接傳染才是最致命的,有說病毒能在光滑表面上存活好幾天。如果有患者在電梯向按鈕打個噴嚏,你的手沾上了病毒,然後用手擦眼耳口鼻那就很可能被感染。一般情況下,這種感染才是社區爆發的源頭。

也不必煩惱買不到消毒用品,我們現在是做外科手術要一個無菌室嗎? 你只要保持自己雙手清潔就好,簡單的流動水和洗手液就能搞定,不必非酒精不可。

P.S. 還有一說是廁所通風口,我相信現在大部份人都會先蓋上蓋子才沖廁,也會倒水送U型氣隔位吧?

P.S. 2 (6/2/20) 是日連廁紙及女性衛生用品也被掃光,我已經不知道是我奇怪還是大眾市民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