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7日 星期五

2019 投資得着

2019 快將過去,因為美股表現相當亮麗,所以這年的投資收入也算不錯。這次就先談一談本年在投資路上學到的東西,年結就留待2020年再寫吧。

今年實行的項目有三個:借低息貨幣投資、選擇權及收息財自計劃。基於IB 平台的特性,散戶如我才能實行這幾個項目。我已經難以使用IB 以外的券商作主要投資平台了。

1. 借低息貨幣投資

世上有幾種長期維持低利率的貨幣,借入這些貨幣用作投資就變成一種低息貸款。我主要使用的是日元、歐羅和瑞士法朗,利率介乎1-1.5%。

IB 的利率是階梯式的,對這些低息貨幣來說,大概是首十萬(美元等值)1.5%,十萬至一百萬是1%,一千萬以上0.5% 之類。超過某個數目要先申請,否則會有懲罰性利息(一般人不太可能去到那個數字就是了)。詳情請查看IB 網站

在理想情況下,這算法很簡單:用1.5% 借入十萬美元,買十支平均6% 的美債,這筆借貸就能帶來每年4500 美元的利息收入。實際上當然要沒這麼簡單,能借多少涉及槓桿程度,數碼太大的話,匯率波動也會挑戰你的承受力。

實際操作的話和股票差不多。例如USD.JPY 買入/賣出價是109.48 / 109.485,即是你可以用109.485 日元買入1美元,或是賣出1美元換成109.48日元。換個說法,買入USD.JPY,數目是25000的話,你就是付出2737000 日元買入25000美元。如果本身沒有日元,那就變成是借273.7萬日元了。

理性上大家都知道貨幣波幅有限,5% 已經是很大的波幅。但實際上,因為部位大,所以一點點波幅也會造成明顯的資產變動。這年學的主要是讓自己的心態適應這種波幅,例如這星期美元兌各主要貨幣都跌了約1%,匯兌損失就變得明顯。把匯兌波動和一定要多付的每年1.5%利息相比,我相信平均而言匯兌損失會比較輕微。

[3/11/20 新增]
因為肺炎和中東石油減價戰,美股大幅下滑,股債匯全部下跌。美股甚至使用了自97後未執行過的熔斷機制強制停市15分鐘。

這種極端事件發生事才發現之前說的都只是通論,美元兌日元可以兩日就跌超過5%,石油能源相關的垃圾債券可以下跌20-50%,在這波幅下槓桿會升得很快。我自己是兩日內由200% 升到240%,結果是幾日內NAV 急跌15%,也要把部份投資物斬倉以避免被強制平倉。這不單是心態問題,不管你怕不怕,交易機制就是不能讓你坐下去。



2. 選擇權

除了借低息貨幣槓桿,另一個實行的計劃是交易選擇權(以賣出為主)。

十多年前就接觸過牛熊/窩輪,當時是小賺,但因為遊戲太不公平,而且太花心神所以後來都不碰這些衍生產品。因為IB 戶口相當便利,所以我也就開始交易相對公平的選擇權。

看看IB 結賬單,選擇權交易貢獻了本年的一半獲利。當然,這是誇張化了的數字,因為IB 的算法是把已行使的選擇權歸零,所以要把已行使的選擇權找出來再算連股票一起算才是真正的收益/虧蝕。

就算不是投機,以選擇權買入/賣出股票同樣可以加大獲利。當然,太貪心(例如SC 近價選擇權後股價暴跌)看錯邊的話一樣會虧蝕,但如果連時間站在你這邊的選擇權也搞不好,也不要期望能在股票上能有多好的表現了。

3. 收息財自計劃

借低息貨幣買入定息產品,收息財自這理論相當簡單。難度在於怎樣分散風險及能否接受投資物的波幅。

年中開始嘗試用組合中的六七成資金建立收息組合,把槓桿由去年的1.4 提升到2.4,再買入多隻債券/優先股。因為不是真的靠這現金流過活,所以沒有特別考慮派息月份,平均而言一年的利息足夠我的生活費就好了。

建立了半年,其中1/3已經換馬了,也在其他戶口調了點錢進IB 使槓桿降低到1.9。算一下的話利息已經夠我過活,收息組合以外的投資就主攻爭取表現,也做點SC 幫補一下收入。暫時這還只是數字遊戲,待時間久一點,驗證一下這是否能持續再說吧。

2019 年對大部份香港人來說是很難過的一年,不少人的核心價值觀都隨着送中事件而有所動搖。希望明年會更好吧。

2019年12月17日 星期二

零成本投資法? 有關心理戶口

坊間有一種「零成本投資法」,簡單而言就是買入股票,派發股息後把股息從成本扣除,若干年後成本扣減至零,你持有的股票就變成零成本可以放風箏讓股票自己跑了。

作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這說法是亂來的,是典型的把錢分到不同「心理賬戶」的行為。更重要的是,這說法把時間成本模糊化了,讓你算不到自己的投資回報,難以了解自己的表現。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等待期

11月成績還算不錯,但12月頭幾天,侵侵幾句「不急於達成貿易協議,選舉後再談也不錯」就幾乎將11月的升幅打消掉。還好後來消息尚算正面,慢慢回補月初的急跌,拉遠一看,本月至今無甚變動。

這星期是本月的焦點。首先是12/12 的英國大選,這間接決定了英國的脫歐時間表。其次是15/12 的「法定加息日」,沒有新消息的話,美國就會實施第二輪的關稅政策。

在這段日子,比較進取的投資者大概會押注英國繼續脫歐、美國暫援關稅。沒那麼進取的話,大概就會減低風險,寧願少賺也不冒險。

本月動作主要是減少風險暴露,減少了借回來的日元和歐元,瑞朗保持不變,也減持一點急跌的PBI.PRB,把槓桿由2.46 減到1.9。趁高把一部份港元換成美元,也嘗試買日本股票(軟銀)。上月開的騰訊 330SC / 340SC 大概會被行使,就當是止賺賣出吧。

將近年末,也是時候回想自己的投資取向。大概是人老了,這一年我的投資取向變成以收息為主,也不怎樣期望賺差價了。自己的組合以優先股為主,其次是債券,再其次就是本地收息股/REITS,最後才是沒什麼利息的成長股。這組合的好處是跌市時能守,但升市時跑不贏大市就是了。

這篇寫得散散的,主要是太久沒出文所以寫一點而已。

2019年11月24日 星期日

MPF 的簡單策略

不少投資者都說自己是「長線投資」,如果他們有自己的策略,那 MPF 也是其中一個最佳的實驗場所。一來這是強制一定要參加的投資計劃,二來投放在裡面的資金極難取出,所以投資者被迫要長期投資。

買MPF 追求的主要是市場回報,你很難可以持續地在有限的基金中選擇到跑贏市場的基金。此外,大部份基金經理的投資態度都是不冒險,緊緊跟隨指標(恒指、納指等)就好。總之別做出頭鳥,讓基金能持續收手續費就萬事大吉。

作為一個小散戶,你能在幾方面保護自己的資金。

2019年11月3日 星期日

十月結 / 資產配置小評

這邊本來是說點投資相關的東西,也就意思意思地報一下倉位吧。

先此聲明,這不是投資建議。在選擇定息產品時,我主要的考慮是該公司在短期內會否清盤,所以只簡略看一下財務數字就會下注。要抄功課請移玉步到右邊連結中的風中追風

以下是我 IB 戶口的配置。
港股:21.8%
美股:5.9%
優先股:39.1%
新加坡REITs:11.4%
債券:21.9%
槓桿率:2.46
借款貨幣:歐羅/日元/瑞朗,各1/3。

2019年10月27日 星期日

致年輕人的投資建議

坊間有一種說法是投資要越早越好,好讓投資滾雪球享受複利效應。

希望有年輕人會看到這段:別信這種鬼話!尤其是基金顧問以此為由推薦你買年金時。你還有點時間,不必急這一兩年。

投資最重要的是兩個數值:投資報酬率和風險。

對初出社會的年輕人來說,他們能投資的金錢非常有限,只能選最低風險和最高報酬的。這種投資就是投資到自己身上。不懂金融財經就去學,專注於工作的話就學工作上有用的技能。你擁有的資金太少,花心神去投資金融產品是浪費時間。

2019年9月22日 星期日

財技101 - 私貸

偶然看到廣告,渣打P-loan APR 低至2.15%。經moneyhero 網站申請能再獲得額外禮券。

我並不需要這筆額外現金,但如果利息夠低的話我也不抗拒借貸投資。前提是扣除還款後我每月還能有正數的現金流。

以下是渣打的還款表和money hero 的禮券表,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才能借到最低的利息呢?

Moneyhero 網站的現金券優惠

渣打分期貸款還款表

2019年8月11日 星期日

恐慌下的投資建議

內憂外患下,恒指在這兩星期跌了差不多2450點(8.7%)。我剛好在兩星期前減持港股,雖然還算跑贏大市,但賬面虧蝕也讓人不太好過。然而,現在香港的亂局比虧錢更讓人擔憂。

書本告訴我們,價值投資者樂於見到跌市,因為可以用更低的價格去買優質股。股神當然要用這招,一來有無數實例證明他判斷價值的能力,二來他只能用這方法去投資。以機構投資者的規模,他們不可能上沖下殺,只能做長線等待價值回歸。而作為散戶,我們卻有靈活走位的優勢。

侵侵的言論不可猜,但本地形勢你總會感覺到吧? 你認為香港這亂局在一個月後會和緩、不變還是惡化? 我的估計大概是1:2:7。修例風波漸漸觸及中央的底線,香港人的抗爭甚至逆輸出回內地。中央不會對此默不作聲,香港政府亦失去了退讓的空間。我想像不到一個好的結局,希望政府能有智慧和勇氣去解決這個問題。

2019年7月7日 星期日

投資風險分析 - IB Profile Report

風中追風那邊看到IB 有這個功能,研究一下就找到了(網頁版-Profile analysis - report,然後在report 中找Risk Measures Benchmark Comparision)。所以也以此為題寫一篇吧。

首先是我的持倉:


IB 系統會在週六定期維修不能登入,所以我只是把report 中的open position 掫圖再做點處理就是了。

2019年6月30日 星期日

2019 年半年結

經歷了侵侵的一輪動作,恒指首半年還是升了10.4%。

總資產(不算自住樓)上升18.5%,投資收益貢獻12.6%,儲蓄為5.9%。其中以美股戶口表現最好,回報率為21%,除去40% 槓桿後其實比不上S&P500 的17%。只能安慰自己說因為大部份是優先股/債券,在升市時比不上大市但應該比較穩健吧? (後來看risk report 就被打臉...)

港股方面由四月開始就清倉,最近幾個星期才開始補回。現時持有一堆民生收息股(大快活、AEON、珠江船務),Vtech、中石化、川河、兗州煤和滉達富。兗州煤和滉達富是聽消息買的,前者息率不錯,後者收購已到最後一步心想可以偷點甜頭。本年港股主要的虧蝕就來自這兩隻股票,每隻虧了差不多20%(因為注碼少,所以總共只是兩萬多而已)。

錢虧了總要拿點教訓:投資個股,只看消息入市是大忌。我能看到的已經是第N手的消息,有賺頭的話還輪到我去賺嗎? 以後要以此為戒。

這半年開始做點期權(short put 為主,因為IB 倉只持有一隻KHC做SC)。賺/和/蝕的比率大概是8:1:1,但那一成蝕的通常都是大虧。少少的收點權金補貼槓桿利息還可以,但我是沒這本事靠這個賺大錢的了。

也順道展望將來。習特會以近乎最好的結果收場,華為可以復活,第二梯隊那25%的關稅也不實行了。G20 前抱觀望態度的投資者大概會入市追貨,短期會因此引發一輪升勢,至於中長期則還是要看經濟環境。我自己的策略是買進落後藍籌(例如長和、中移動、中銀),也繼續月供(恒指升回30000點則減少月供金額)。當然,這所謂的「策略」是隨時會變的,正如我上篇說清倉,最近幾星期卻買回不少又沒特別寫。所以這只是分享而不是投資建議就是了。

2019年5月14日 星期二

黑暗期?

中美貿易談判,侵侵在一片歌舞聲平下又翻臉說中國不認賬,於是在短短幾天內重啟關稅並威脅說會對全部中國貨品徵稅。

侵侵的言論是給愚民看的,什麼關稅全由中國埋單、中國出爾反爾(一個國家可能因為另一個國家的要求而修法嗎? ) 等等都不可能是真心話。短期的盤算大概是爭取選民支持和阻礙中國發展;長遠就是美帝一向的做法:把世界二分為美國與其他國家,打擊所有對手以保持自己在各方面的領先地位。

我們這些升斗小市民能做的就是自保一下,分析貿戰造成的心理和實質影響,估算其發生機會並下注(或不下注)在各投資物上。

1. 25% 關稅真的很多嗎?

文末有相關報道可看出受關稅影響的貨品。第一輪以零件為主,加稅可以輕鬆反映到最終售價上,絕大部份關稅會由買家承受。這算是影響輕微,中國可以把大部份影響撥回美國身上。

第二輪關稅才是重點,徵收的主要就是成品,例如手機、筆電、玩具、拼圖模型等。在成品上再加25% 的話就是叫人別進口了。

所以,侵侵是以不太痛的方式向中方施壓。這星期先跌千五點,在一個月內談不好下一輪關稅的話,大概不是千多點就能了事吧?

2. 後續發展

工作上接觸過不少大陸台灣廠商,他們都習慣根據各地區的生產力成本和稅率作出投資。近年的發展是只有高端商品會留在中國生產,低端商品就遷到其他東南亞國家或是中美洲生產。假如貿戰發生,中國廠商當然會把賣給美國的東西搬到其他國家生產,內貿的就維持在國內生產線製造。

人是有着很強適應性的生物,25% 的關稅大概不用幾年就會變得無感(看看大家身邊的煙酒,政府都徵收着100% 以上的稅)。號稱自由經濟的美國能用關稅阻擋商品入美,計劃經濟的中國除了關稅外,還能威迫利誘商人改買其他地區的商品。正路來說美國還是不太能得益的,最大的變數就是美國禁運某些生產必需品,或是以莫須有的手段阻止中國廠商(例如華為,說了那麼久的5G 安全性也就只是美國自己在說,什麼證據都沒有)。

總括而言,我的想法是:

- 加徵25% 稅。
影響甚微,主要是心理影響。短期下跌但不動搖根本。跌定後(這說法很詐,誰知何時是跌定)可以開始入貨。

- 美國實施關稅外其他威脅。
這代表美國玩真,就算影響自己也要把中國拖下水。後續大概就是人民幣/美元雙雙下跌,息口上升、企業營利倒退、失業率上升、資產價格下跌等等。

這情況就是大量「末日博士」描述的經濟衰退。到時手持現金,待資產打折時購買就能一舉翻身。當然,買資產還算是比較樂觀的,較悲觀的大概就離開香港到他國生活了。


我不懂為何全世界都知道中美根本不可能談得成什麼,卻要在真正談過後(星期五)才大跌的理由。雖說不要預測市場,但連這種目光也沒有的話要在好球時揮棒? ( 嚴格來說,老巴各言論在邏輯上是互相矛盾的,所以只能根據自己修為去解釋了)。


延伸閱讀:

川普如期上調關稅:2000億和可能加碼3250億美元中國商品有哪些?



2019年4月9日 星期二

清倉保平安

2018年虧了不少,想不到踏入2019就形勢逆轉,連升三個月,也把去年的損失追回了。

這一刻,四叔未說恒指會去到四萬點、少年股神未出現、也未有賣樓買股票的傳統凶兆。但看到全城唱好,朋友開始注意IB 並學槓桿買收息,直覺就覺得是清倉保平安的時候了。

趁高位沽清APPL / SSYS;於壞消息偷步買入的波音面對的問題比想像中嚴重,馬上平手沽清了;也順便還清早前沽日元買美元得到的低息槓桿。目前手上有幾手匯豐、幾十萬封閉式債基GOF、早前低價買入的卡夫亨氏、一點點債券,手持五成現金等跌市。

歷史告訴我們,不少人像我這樣減持後看見股市續升,反而會在高位追入輸得更多。此一刻把這些話寫出來,主要目的是警告自己別要高追。我今年是賺夠了,所以給機會其他人賺錢...


2019年1月1日 星期二

2018 年投資總結

不算MPF,2018年投資損失約13%,大概和恒指打和。 

學費交了也追不回,就趁機反思下當中能學到的,阿Q 地把這當作投資在自己身上吧。

1. 不要心存僥倖

2017 年賺了不少,2018 開始股市氣勢如虹。恒指創新高後我開始怕,所以慢慢減持。3月中覺得已經跌定了,看到美股繼續升,於是把抽出來的錢又再投入股市。雖然大都在8月止蝕,這批3 月中買入的股票平均虧蝕25%,也就是今年投資損失的一半了。
這批股票包括廣汽(2238), 信達(1359), 招商局(144)和耀才(1428)。 記得今年有三個時間(1, 6 和11月) 考慮過清倉離場,卻心存僥倖「覺得」港股PE不高所以還能往上。

2. 有關債券

用IB 買了幾隻債券,也重倉了封閉基金GOF。10月後債價急跌,也令這批債券全都錄得虧蝕。這其實沒什麼所謂,公司不倒就好。 

3. 有關美股

不算GOF,手上的美股只有兩隻,一隻是蘋果,另一隻是3D 打印供應商stratasys。

有一百個買/不買蘋果的理由,我的理由很簡單:Short Put 期權後股價急跌所以接貨。反正長線我還是看好蘋果,暫時無限加時,看看可以用期權怎樣把成本降低就是了。 

因為工作接觸到Stratasys ,該公司專利的 Polyjet 技術是世上唯一能同時打印多色多性能物料的技術,作為半個專業人員,我覺得這技術能為公司帶來利益,而我就投這技術一票。 

4. 有關期權

今年開始也賣出一些期權,當然,我賣出時都做好會被行使的準備。以short call 為主,short put 為副,只在最近long call 了蘋果(Feb01'19, Call @ 155)。 我short 的都是未到價,一至兩月內的期權。

其中,Short Call 是比較附合人性的,會被行使主要是因為股價升得高,這時你賺了權金也賺了一點價差,其餘的就讓給別人來賺。而 Short Put 被行使時多是要虧蝕的,所以只在自己想買入股票時用以作緩沖。

 太久沒寫東西,零零碎碎的,各位將就一下就好。 最後是現時的流動資金配置。股票只佔40% 大概也算是輕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