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6日 星期日

負數期貨 - 扭曲的金融行業

期貨是一張合約,買賣雙方約定於將來某天用特定的價格交易某種商品,藉此消去短期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隨着金融市場的發展,這種交易慢慢涉及用家和生產者以外的人,買賣雙方既不持有也不打算接收商品,只藉着買賣這張合約謀利而已。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 劃時代地將期貨合約的允許價格擴闊至負數,美其名曰金融創新,實則是把整個期貨市場的二級市場破壞掉。這種改變對交易所和投機者來說都不是什麼好事。當然,對一般人來說,商品本來就不應該拿來炒賣,讓期貨回歸初衷,只有使用者和生產者在交易也不是壞事。

反正最後也是用現貨交收,這張合約定價如何對用家來說是無關痛癢。但對投資者來說,買入一張合約的風險竟然和沽空一樣,這自然大大影響投資者做期貨的意願,也令交易商難以估算保證金,在極端情況下交易商可能要承受額外的風險(是次期油事件中,IB 客戶輸了七億,中銀客戶輸了三百億,兩間交易商不知道能追回多少款項)。如此一來,交易商可能為期貨交易設下更多保護措施,也就再進一步影響投資者的交易意願了。

在這次期油事件後,有人指出與其賭博不如買賭場股,也就是買入CME。由於我相當懷疑這次CME 允許負數報價並不單是為了讓交易者能成交手上的期貨,負數價格也會大大影響交易者的風險估算,所以我不認為這對CME 算是一個利好消息。此外,不少人是最近才知道USO/3175 是什麼,也許在此之前甚至未聽過CME。因為期油事件而買入CME? 你還未在USO/3175/期油上得到教訓嗎?

誰在這次CME 允許負數報價的改變中得益? 投資者、交易所及交易商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失。部份交易商/ETF 必然會在特定日期買賣,早就瞄準它們的狙擊者就是唯一得益者。雖說在金融市場是被騙的人不對,但這明顯就是坑殺,只能說狙擊者也太狠了吧。


註:
期貨原本是生產者和使用者的一張合約。把這張合約拿到市場轉賣就是二級市場。

2020年4月21日 星期二

見證歷史 - 負油價

前兩天寫了一篇文說油股ETF 並不是持有實物原油,只是以期貨組合去追蹤實物油價。一般而言這個追蹤沒什麼問題,只是最近的即期和下月期貨的差價太高,所以不太值搏。

言猶在耳,在即月期油結算前的一天,我們就看見歷史性的負油價了。

2020年5月WTI 期貨,最低曾報-40,現報-16.5

2020年4月18日 星期六

投資石油? 有關石油 ETF - USO

這次股災有兩個主因,一是肺炎,二是中東/俄羅斯石油戰。原油價格大跌超過50%,也因此造成石油相關產業的暴跌。

因為各地原油質素有別,世上有相當多不同的原油商品期貨。目前主要以布蘭特(Brent)和紐約(WTI, West Texas intermediate) 期油為指標。WTI 價格由年初的$61 跌到今天的$18.1,累跌70%。誰都知道目前原油大平賣,而這個價格不可能持續下去。按正常買賣的邏輯,這個時候當然是all in 等待油價回復正常。


美股有石油ETF USO (United States Oil Fund),港股也有3175,買這兩隻不就可以了嗎? 現貨油去到$15,沒可能不升吧?

股票市場有一句話是「誰都知道的好消息,絕不是好消息」。你知、我知、全世界都知油價不可能在低位持續,買入ETF 就能賺錢,有這麼好的事嗎?

如果你有門路又住在油田附近,直接買一千桶原油放進貨倉等價格回升就可以了。但實際情況是目前儲油設施幾乎都滿了,倉租也因供求關係升了不少,就連投資公司也不能用這方案賺錢。換過說法,就是現時原油的持價成本超高,就算現貨油和期油有巨大差價也沒有人會以買入持有的方式去賺這升值預期。

不能買實貨,買原油ETF 看來是不錯的做法。ETF 不是比個股穩健嗎? 油大概也是這樣吧?

我先把結論放在前:答案當然是不。這些ETF 是以期貨來追蹤油價升跌,就好像不斷付出時間值去買認購權證(LC)。在正常情況下,轉倉成本大概少於1%,所以還算能追貼油價。但在目前的情況下,本月期貨和下月期貨價差太大,也就是說你不單是買升,還在買油價在短期內大升。

2020年4月14日 星期二

投資策略

我是買電器後會看說明書的那種人。在投資這回事上,當然會想看看別人究竟是如何操作。就算學不到怎樣賺大錢,至少也學懂如何才能把錢輸光,然後避免自己這樣操作就是了。

我在過去五年的平均投資回報率大概是8-10%,然後呢,二三月這輪下跌就幾乎虧了40%,把過去五年的投資回報都輸光了。股債突然急跌,自己因減槓桿被迫清貨這點我是認了。反正我主要的損失是在第一次熔段當晚,減槓桿的反應已經算很快。問題是在之後的回升中我只賺回10%(以年初為基數),雖然是近乎無槓桿之下的回報,但下跌時大致還是跟大市,而回升時和大市差太多也令人相當苦惱。

因為我深信經濟數據還未反映疫情對個人/家庭/公司的影響,對中期我看得相當淡,所以就算我在中途買了不少股票都很快就止賺,平均來說只賺10% 就平倉了。兩星期賺10% 一般來說是很好的表現,問題是美股由低位幾乎反彈了50%,而我買那堆股票由買入價開始計的升幅也超過50% 卻都過早平倉了。下跌時幾乎輸盡整個跌幅,反彈時卻只賺這點蠅頭小利,長遠來說這種操作會輸身家吧?

於是,我開始懷疑「長線投資」只是為了讓你平時不會太無聊。而在目前這種股災反彈市中,基本面參考一下就好,把資金集中到反彈力度最強那些股票可能比長線投資賺得更多。

會這樣說是因為看了網友(看對方把之前的blog 文刪掉,大概不太想留下記錄所以就不引用了)在這波反彈浪中乘勢賺了不少。自己明明也看得出不少應該會反彈的標的,卻都不能大賺甚至還要跑輸大市。

在股災中誰都會檢便宜貨,但敢下大注也抱得緊才是致勝之道。以前文的RILYG / ENVA債為例,從發文時的價格算分別升了兩倍及三倍。我都特別花時間去研究能否繼續持有了,但在當時的市場氣氛下還是不敢下重注。結果前者只持有沒加注,後者也只加了小小的US$3000。這種注碼的話升跌多少都無關痛癢呢。

最近看的兩本投資書是《反市場:JG股市操作原理 》和《主力的思維:日本神之散戶cis》,也覺得「股票市場就是賭」於中短線來說也是正確的思路。或許也是時候反思一下,每天都盯着報價的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資格談長線,還是因為這是王道所以我才告訴自己要買長線...

2020年4月1日 星期三

匯豐停派息

今天,香港股民大概都聚焦於匯豐和渣打暫停派息這一新聞。

宣佈暫停派息後,匯豐股價跌近一成到$40附近、渣打跌5% 到近$41。兩者都去到52週新低。

如果你能算清匯豐的價值,發現這價格比價值低的話當然可以入市。但以投機角度看,我不認為現在是購入匯豐的時機。

首先,會持有匯豐股票的是哪些人? 為什麼這些人會買匯豐?

大部份散戶買匯豐是為了它穩定的派息。它賺得不多無所謂,股價起伏我也能忍,只要能穩定派息提供現金流就可以。

除了情意結外唯一持股的理由也失去了,我想像不到還會有散戶血肉長城去護盤。

機構投資人應該比散戶冷靜。指數掛鈎基金暫時還不會有什麼動作,但那堆派息基金會有相當壓力,尤其在現金流對散戶更重要的這一刻。換着你是基金經理,有10% 派息預計會由匯豐提供,而匯豐現在宣佈本年內都不會有派息了。你可以選擇的是賣出匯豐買入其他更肯定能實現收息目標的投資物、宣佈減派息、或是以資本代息(return of capital)。後兩者怎樣想都會引來投資者贖回基金,作為基金經理,除非你沒有權力換馬,否則我想不到繼續持有的理由。

目前它是低價,但滿街都是低價股票,不一定要選匯豐。可口可樂是近五年低位,連google 也回到一年前的價位。你覺得匯豐未來的發展會比可口可樂更穩定,或是比google更成功? 說做假賬說了十年的內銀基本上還是好好的,工農中建的股價甚至沒怎樣受疫情影響。除了「因為它到了低位,所以它會回升」這信念外,我找不到在短期內買匯豐的理由。

我不認為匯豐有經營危機,站穩這波後中長線總能回到之前的營利水平。但短線而言,市面太多特價股票,不必把寶貴的注碼分到它身上。

也有人說因為已經除息,是匯豐欠了投資者,所以匯豐有責任補償除息前買入的投資者。

我不太肯定法規是怎樣,但所謂「除息」其實不是官方強行把利息由股價中扣除,而是公司宣佈某天結算時在持有股票的投資者有收取利息的權利,之後的除權是投資者和交易所的事情。如果匯豐可以用其他方式補償投資者,那不就是公然違反英國銀行監管局的要求? 當然可以懷有希望,但我不太相信匯豐會這樣做。

另有一個說法是以股代息,我不知道法律上可不可以這樣做,但原則上向除淨前持有匯豐的持股人派送紅股並不影響匯豐的現金儲備,相信監管局也不會阻止。這對匯豐而言應該沒什麼大損失,只是對除淨後買入的人來說是失去了一筆意外之財而已。

當然,這只是個人意見,作任何投資決定前請先仔細研究各方面的資料。

利申: 本人持有匯豐賣出期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