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股市在這個月都有不錯的反彈,雖說我主力放在941,但因為還有點碧服(6098) 和新創建(659),再加上一點點的短炒,勉強在沒上槓桿的情況下跑贏大市。但因為之前輸得太慘,所以只是聊勝於無,遠遠不到要"Gel 頭"的地步。
有投資群組的朋友堅信近期的升幅只是市場過度樂觀,宏觀層面上經濟好轉的幅度太低,美國經濟幾乎不可能軟着陸。美國科技界開始大裁員,某程度上來說是配合FED 政策,逼使人民減少消費壓止通脹;至於香港方面,自己的親身認知是現在還是工求人,但大公司訂立23年財務計劃時還是相當審慎未會全力進攻。
說完一段,簡單來說是我完全不知道大環境該樂觀還是悲觀。
新年假期間,閒着沒事時我也想像過近年遇過的幾個機會,只要能把握一個我的人生大概會完全不同吧? 20年3月大跌後我曾經在$200-300 (大概是今天的$30 - 40) 近乎全倉TSLA,如果持倉到今天約有四五倍的升幅也夠財自有餘了。21年倉位最高峰時能收手,或至少改打收息股的話現在每月收息也能和我的工資相當。
這世界沒有如果,我能做的是緊緊記着這些教訓去減少下一次的後悔。勉強值得慶幸的是我雖然已經不年輕,但離退休還有很多年可以重新開始。換成十年二十年後再如此輸一次的話,我大概就受不起這種失敗了。
未來我大概會把戶口分為兩半(或者直接用另一個投資戶口),一邊是比較保守,會靠收入加倉的收息倉,另一邊是不會再加倉的投機倉。目前投資戶口的總金額甚至比我的年薪還要低,所以「投機」也只算是在控制內的風險而已。
以我的個性我不會放棄投機,這兩年學到的教訓只是不要貪勝不知輸,順境時要居安思危適時把本金拿走,逆境時也要懂得放棄不要強求把沉沒成本追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