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出現了有疫苗沒人打的情況。
我同意政府大部份的主張,也認為以群體而非個體的角度是應該接種疫苗,就算只有50% 的效用也比沒有好。我主要的不滿在於政府一開始就找些「專家」去評估科興疫苗的風險,在未有足夠數據時就說「相信」疫苗安全有效並鼓勵長者接種。如果相信就有用,要科學來做什麼?
絕大部份民眾既不懂科學也對概率毫無概念,打完疫苗,有人死,自然就會將兩件事加上因果關係。我們要考慮的是背景發病率,也就是沒打疫苗的普通人的死亡率。把這兩者比較一下就知道沒有證據指疫苗帶來嚴重副作用。
目前香港有科興和 BioNTech 可以選擇已經算相當幸運。作為社會責任我認為應該打,自己也剛打了BioNTech。科興的疫苗是一種妥協,較低的副作用較低的效果而更簡易的運輸方法,它當然有自己適用的範圍,但如果劑量充足的話我還是建議打BioNTech 比較好。
我一向痛恨反疫苗或自然療法。每一次見到小兒麻痺患者的照片,我都會想起這是可以避免的病症,但偏偏因為某些人的愚昧而把這些痛苦帶回世上。
現代醫學是醫100個人,死3個然後民眾說醫學有限制;自然療法則是100個病人,死剩3個,然後那3 個走出來做見證說現代醫學有多沒用。
我身邊大概都算是高學歷而且受過科學訓練,連這種背景也有不少人相信有關疫苗的陰謀論。我都開始懷疑要求思考背後要有邏輯是否太過份了...
P.S. 我不是說疫苗沒風險。人生在世總要面對風險,至少,炒股票Total loss 的風險比得到嚴重副作用更高就是。
你同樣有不接種的風險,只是因為你「覺得」自己小心點就可防可控,所以心理上把不接種的風險降低,而把你不能控制的疫苗風險拉高。這就像我們會擔心坐飛機發生空難,卻沒怎樣擔心行街會有車失控衝上行人路撞死自己這樣。
研究早已表明,人對風險的判斷直接和我們接觸到的新聞有關。演化加強了我們對看得到的風險的危機意識;看不到的風險則被掃到角落去,免得妨礙我們的日常生活。
講得好好,我轉發俾左我d朋友睇👍🏻我都覺得BioNTech可以打。
回覆刪除如果無得揀的話我都會打科興。但在有選擇的情況下,實在無乜動機去選擇一隻保護力比較低的疫苗呢! (如果打疫苗只係為左出外咁另計)
刪除我之前睇過Vox的影片,講到單靠Efficacy難以直接比較不同疫苗的有效程度,因為它只指代表疫苗在某個環境、時間的試驗當中相比接種安慰劑的成效,但每種疫苗實質試驗環境與時間都不盡相同,難以比較。
刪除至於我接種那種疫苗,既然每種可以讓市民接種的疫苗都由專家斷定有效,那我比較由功利角度出發看,因為自己未來需要外遊,始終都要睇未來各國比較廣泛認可那種疫苗可作為免檢疫的條件,但由於目前各國仍未有相關政策出台,而且各種疫苗目前又不能溝黎打,萬一接種了一種國際認受性低的疫苗,將會很影響我未來出行外遊,我會慢慢等到有更多資訊出現才決定接種那種疫苗。
Vox - Why you can't compare Covid-19 vaccines
刪除(https://youtu.be/K3odScka55A)
我同意「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照情況看,未來是只要統計資料附合世衛要求就可以申請疫苗護照。
刪除以群體而言,Vox 的說法(應該考慮疫苗對防止嚴重情況的效應,而非其對染病率的影響)大概也只是部份正確。這涉及要阻止這個病的傳播(現在計的有效率),或是追求讓其變成普通感冒(片中說的防止嚴重病況)的選擇。
VOX 指試驗環境與時間都不盡相同,難以比較當然正確,但任何藥物測試都要面對這問題,所以要以統計來說話呢。